【约伴悦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杨绛散文推荐
="false" Priority="99" SemiHidden="false" Name="Medium Shading 2 Accent 5" >

【约伴悦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杨绛散文推荐

2017-03-07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大隐,是心之隐。前面一张先生的生活照。北京随处可见的那种四五层的灰蒙蒙的砖瓦房的一个阳台上,先生微笑着站在那里。旁边铁栏杆太高,衬托着先生身体很小,头很大。后面远处挤着两栋如今随处可见的巨大而平庸的白色碉堡似的塔楼。

 

在这每一个市民都习以为常的普通而局促的空间里,先生随意地站着,家常的衣着,笑容可掬,黑框眼镜里眼睛慈祥又炯炯有神。毫无保留、坦然、轻松、恬然,与书本里的字句映衬地如水和空气。之所以能如此,因为一丝也不怕让你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如果世上还有一个人奔赴黄泉的时候不想来一杯孟婆茶,只怕就是先生吧。

 

本周推荐/

 

 

书名:将饮茶

作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7.1

简介/

杨绛的这本散文集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为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类为详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类为描写“文革”时期种种遭际的文章。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活画出了人物形象也绘描出了时代氛围,使全书在貌似轻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

 

不栉进士/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

 

《回忆我的父亲》社会阅读

 

所谓社会阅读,是指跟独立阅读相对的一种交互式、合作式阅读过程。在社会阅读中,若干个阅读者共享一份阅读材料,任一阅读者都可以把心得批注在文本旁边供其他阅读者参考、交流,阅读者还可以对读者批注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类似于网络跟帖的阅读心得交流方式。上周,在杨绛《回忆我的父亲》一文旁边,赵逸、李晨、伏起嘉、尚芷伊等同学就盖起了一座小高楼……

 

 

 

楼主【逸】:杨绛父亲作风刚正,为人正直。就算冒着被“停职”的风险,也想要惩罚坏人。却因官官相护,未能如愿,无奈辞官,写出当时官场腐败,真正的好人无法施展抱负。

沙发【伏】:由“可是我父亲从没有讲过他自己的翻译,我也从未读过”一句中看出杨家家风从来都是谦虚谨慎的,杨绛先生日后脾性与对待名利的态度同父亲的几乎如出一辙。

三楼【晨】:父亲四年多的出国游学,是对父亲政治风格的巨大改变。使其基于社会革命之疯潮,而高于激进之情。这段不仅仅写出了父亲的政治远见,更是侧面写出了父亲的爱国热情。但是,作者的政治意见与其父亲的差异在隐约之间表现出来了,她形容的父亲,对“民主政治”的念头是幻想。这很好地写出杨绛先生对“民主政治”在当时代的不可能与否认。而父亲的冷静也不是真正的不激进,而是换了一种“共和”的立场。

四楼【蕊】:“我的外祖父是个忠厚的老好人,我不知道他听了谁的调唆,向我父亲说了什么话。我父亲不便得罪老丈人,只默不作声。”写出了当时人们对父亲的不理解(包括长辈)。

五楼【欣】:“那次他从百花山回来,把采集的每一棵野花野草的枝枝叶叶,都用极小极整齐的白纸条加固在白而厚的大张橡皮纸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认真以及对待这件事的仔细。

 

 

还有杨绛的“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也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朱梓豪,孙佳文,蒋晓蕾,张怡凝,蔡海伦,周佳璇等同学都从各角度写出了自己的心得。

 

 

 

 

撰稿 | 刘霖

编辑 | 刘霖 刘云云

审稿 | 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