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四季——高雅艺术进课堂(二)

音乐中的四季——高雅艺术进课堂(二)

2019124日,音乐教师朱星月面向高二学生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期高雅艺术进课堂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音乐中的四季”——

春去冬来,四季更迭,大自然的每一季都有它的景致。

诗人用诗歌吟诵四季,画家用画笔描摹四季,那音乐家呢?

有人说,语言尽头,即是音乐响起之时。大自然的季节变迁同样给了作曲家灵感的源泉。古往今来,作曲家们用音符书写过许多四季。而本次高雅艺术进课堂,即是将目光投向这些音乐家们,感受他们眼中一个个不一样的季节。

 

春天,万物萌生的季节。流水潺潺,新芽破土。通过维瓦尔第的《四季》套曲""与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的比较,我们感受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同时这对于巴洛克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分野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透过一曲久石让的《summer》,在跳动的音符中,夏日里的生动扑面而来,清晰的和声也为闷热的夏日带来一片清凉的微风。

 

秋天,在东方和西方作曲家眼中,呈现出不同的况味。柴可夫斯基的《秋之歌》沉郁,宽广的旋律线条与缓慢的节奏,将俄罗斯广袤无垠的秋日萧瑟展现的逼真而真切;陈培勋的《平湖秋月》清朗剔透,长拨音勾勒出微风吹过如镜湖面的层层涟漪

 

冬天,屋内屋外两重天,德彪西的《雪上足迹》好似纷飞大雪中的艰难前行,《四季》套曲之“冬”第二乐章却从侧面勾勒出冬日屋内的温暖舒适其乐融融。

 

一千个作家笔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季也是如此。作曲家用音符谱写四季之歌,让我们在冬日里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撰稿 | 朱星月

编辑 | 姚垚

审稿 | 魏丽娟